麻省理工學院 | 我們應該對機器人征稅嗎?
指南者留學
2022-12-23 13:09:58
閱讀量:1195
<p>如果美國對機器人征稅呢?政策分析人士、學者和比爾·蓋茨(Bill Gates)都公開討論過這個概念。因為機器人可以取代工作,這個想法是這樣的,對機器人征收重稅可以激勵企業(yè)留住工人,同時也可以彌補使用機器人時工資稅的下降。到目前為止,韓國已經減少了企業(yè)部署機器人的激勵措施;另一方面,歐盟的政策制定者考慮過征收機器人稅,但沒有付諸實施。</p>
<p> </p>
<p>現(xiàn)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家的一項研究仔細研究了現(xiàn)有的證據,并提出,在這種情況下,最優(yōu)政策確實包括對機器人征稅,但只是適度的征稅。研究發(fā)現(xiàn),這同樣適用于對外貿易征稅,這也會減少美國的就業(yè)機會。</p>
<p> </p>
<p>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家阿爾諾•科斯蒂諾(Arnaud Costinot)表示:“我們的發(fā)現(xiàn)表明,對機器人或進口商品征收的稅都應該相當少。”他與人合著了一篇詳細介紹這一發(fā)現(xiàn)的論文。“盡管機器人對收入不平等有影響……但它們仍然會帶來適度的最佳稅收。”</p>
<p> </p>
<p>具體而言,該研究發(fā)現(xiàn),考慮到美國目前的所得稅,對機器人征收的稅應在其價值的1%至3.7%之間,而貿易稅應在0.03%至0.11%之間。</p>
<p> </p>
<p>Iván Werning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也是該研究的另一位合著者。他說:“我們開始研究時并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我們擁有所有可能成為一項巨額稅收的因素,因此通過停止技術或貿易,你會減少不平等,但……目前,我們發(fā)現(xiàn)的稅收在個位數(shù)范圍內,而對于貿易,稅收甚至更小。”</p>
<p> </p>
<p>這篇題為《機器人、貿易和勒德主義:優(yōu)化技術監(jiān)管的充分統(tǒng)計方法》的論文提前在線形式出現(xiàn)在《經濟研究評論》上??扑沟僦Z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和經濟系副主任;沃寧是該系羅伯特·m·索洛經濟學教授。</p>
<p> </p>
<p><span class="h1"><strong>一個充分的統(tǒng)計數(shù)據:工資</strong></span></p>
<p> </p>
<p>這項研究的關鍵在于,學者們并沒有從一個先驗的想法開始,即對機器人和貿易征稅是否值得。相反,他們采用了一種“充分統(tǒng)計”方法,研究了這一主題的經驗證據。</p>
<p> </p>
<p>例如,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家達隆·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和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經濟學家帕斯卡爾·雷斯特雷波(Pascual Restrepo)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美國,從1990年到2007年,每1000名工人增加一個機器人,就業(yè)與人口的比率降低了約0.2%;制造業(yè)每增加一個機器人就會取代約3.3名工人,而工作場所機器人的增加則會降低約0.4%的工資。</p>
<p> </p>
<p>在進行政策分析時,科斯蒂諾和沃寧借鑒了這一實證研究和其他研究。他們建立了一個模型來評估幾種不同的情況,并將所得稅等杠桿作為解決收入不平等的其他手段。</p>
<p> </p>
<p>“我們確實有其他工具來處理不平等問題,盡管它們并不完美,”沃寧說。“我們認為,對機器人和貿易征稅是不正確的,好像它們是我們重新分配的唯一工具。”</p>
<p> </p>
<p>更具體地說,學者們使用了美國所有五個收入階層的工資分布數(shù)據——收入最高的20%、收入最低的20%等等——來評估征收機器人稅和貿易稅的必要性。在經驗數(shù)據表明技術和貿易改變了工資分配的地方,這種變化的幅度有助于產生機器人和貿易稅的估計。這樣做的好處是簡單;總體工資數(shù)字有助于經濟學家避免在建模時對自動化在工作場所可能發(fā)揮的確切作用進行過多假設。</p>
<p> </p>
<p>沃寧說:“我認為,我們在方法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我們能夠在不對技術和生產運作方式做出特別假設的情況下,建立工資和稅收之間的聯(lián)系。”“這一切都體現(xiàn)在分配效應中。我們從經驗工作中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我們并不是在假設我們無法檢驗經濟的其他部分。”</p>
<p> </p>
<p>科斯蒂諾補充道:“如果你對市場運行方式的一些高層假設不感到不安,我們可以告訴你,推動針對機器人或中國商品的最優(yōu)政策的唯一興趣對象,應該是收入分配中各個分位數(shù)的工資反應。對我們來說,幸運的是,人們已經試圖估計出這些反應。”</p>
<p> </p>
<p>除了機器人,還有一種解決氣候問題的方法等等</p>
<p> </p>
<p>除了稅收底線之外,這項研究還包含了一些關于技術和收入趨勢的額外結論。也許與直覺相反,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經濟中加入更多的機器人后,每增加一個機器人對工資的影響實際上可能會下降。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機器人稅可能會進一步降低。</p>
<p> </p>
<p>科斯蒂諾說:“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非常關心再分配,我們有了更多的機器人,我們有了更多的貿易,但稅收實際上在下降。”他補充說,如果經濟中機器人相對飽和,“你在經濟中得到的邊際機器人對不平等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小。”</p>
<p> </p>
<p>該研究的方法也可以應用于自動化和貿易以外的學科。例如,關于氣候變化對收入不平等影響的實證研究越來越多,關于移民、教育和其他因素如何影響工資的類似研究也越來越多??紤]到這些領域的經驗數(shù)據越來越多,如果目標是維持合理的收入分配,科斯蒂諾和沃寧在本文中進行的建??梢杂糜诖_定碳稅的正確水平。</p>
<p> </p>
<p>“還有很多其他的應用。”沃寧說。“這些問題有相似的邏輯,這種方法可以貫徹下去。”這暗示了與當前論文相關的其他幾個未來研究途徑。</p>
<p> </p>
<p>然而,與此同時,對于那些設想對機器人征收高額稅收的人來說,他們“在質量上是正確的,但在數(shù)量上是錯誤的。”沃寧總結道。</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