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理工學院 | 2022年帝國理工學院將取得6項驚人的科學成就
指南者留學
2023-01-12 19:40:34
閱讀量:1247
<p>從探索神奇蘑菇到回答COVID-19的問題,以下是帝國理工學院今年的一些最大發(fā)現(xiàn):裸蓋菇素能“打開”抑郁癥患者的大腦</p>
<p><br />4月,神奇蘑菇中的迷幻成分裸蓋菇素被證明可以增加抑郁癥患者的大腦連通性。</p>
<p> </p>
<p>近60人接受了一項臨床研究,他們接受裸蓋菇素治療抑郁癥。腦部掃描顯示,迷幻藥增強了大腦幾個區(qū)域之間的交流。這些結果伴隨著受試者的自我報告,他們的癥狀有所改善,治療后的效果持續(xù)了三周。</p>
<p> </p>
<p>該論文的資深作者、迷幻藥研究帝國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羅賓·卡哈特-哈里斯教授解釋說:“裸蓋菇素的效果與傳統(tǒng)的抗抑郁藥不同。”</p>
<p> </p>
<p>抑郁癥通常會導致大腦陷入特定的活動模式。裸蓋菇素似乎擴大了這些僵化的大腦狀態(tài),這是傳統(tǒng)抗抑郁藥無法完全實現(xiàn)的。</p>
<p> </p>
<p>歐米克隆感染是否為未來再次感染COVID-19提供自然免疫力?</p>
<p><br /><strong><span class="h1">冠狀病毒的插圖</span></strong><img src="https://www.imperial.ac.uk/ImageCropToolT4/imageTool/uploaded-images/2022-listicle-3_1671632090156_x2.jpg?r=8290" alt="An illustration of a coronavirus" width="808" height="553" /> </p>
<p>今年6月,帝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Omicron變體似乎對未來的COVID-19感染提供了微弱的保護,推翻了早期感染可以提供自然免疫增強的流行觀點。</p>
<p> </p>
<p>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傳染病系的羅斯瑪麗·博伊頓教授說:“感染歐米克隆并不能有效提高免疫力,防止未來再次感染歐米克隆。”看來,歐米克隆更能“避開雷達”,防止免疫系統(tǒng)記住它,并在未來與之對抗。</p>
<p> </p>
<p>帝國理工大學免疫和炎癥系的丹尼·奧特曼教授強調,疫苗接種仍然可以預防COVID-19的嚴重并發(fā)癥。“雖然我們的最新發(fā)現(xiàn)突出了對Omicron感染性質的明確擔憂,但疫苗接種仍然對嚴重疾病有效。應該鼓勵那些有資格接受加強疫苗的人這樣做,”他建議。</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間歇性禁食可以促進神經損傷的恢復</span></strong></p>
<p><img src="https://www.imperial.ac.uk/ImageCropToolT4/imageTool/uploaded-images/2022-listicle-5_1671632202330_x2.jpg?r=3393" alt="An illustration of a damaged nerve" width="808" height="533" /> </p>
<p>根據帝國理工學院今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神經損傷后的間歇性禁食會促進神經纖維的再生。</p>
<p> </p>
<p>研究人員讓一組老鼠在神經損傷后禁食10天或30天,而另一組老鼠在同樣的損傷后仍然保持正常的飲食計劃。禁食小鼠的神經再生速度提高了50%左右。禁食導致小鼠腸道細菌產生大量的代謝物3-吲哚丙酸(IPA),這是神經修復所必需的。</p>
<p> </p>
<p>“目前,除了手術重建外,沒有其他治療神經損傷的方法,手術重建只在一小部分病例中有效。”帝國理工大學腦科學系的Simone Di Giovanni教授分享道。研究小組希望這些發(fā)現(xiàn)能在人類身上得到復制,并有可能作為一種新的替代治療神經損傷的方法。</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你感染COVID-19多長時間?</span></strong><img src="https://www.imperial.ac.uk/ImageCropToolT4/imageTool/uploaded-images/2022-listicle-1_1671632257367_x2.jpg?r=5012" alt="A man taking a PCR test" width="808" height="577" /> </p>
<p>在整個大流行期間,COVID-19的隔離期發(fā)生了多次變化,許多人都想知道他們真正具有傳染性的時間有多長。但今年8月公布的一項帝國研究可能已經破解了密碼。</p>
<p> </p>
<p>在跟蹤了57名COVID-19檢測呈陽性并表現(xiàn)出輕微癥狀的人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人們的傳染性平均持續(xù)了五天。三分之二的人在癥狀出現(xiàn)五天后仍然具有傳染性,但七天后這一數字下降到四分之一。</p>
<p> </p>
<p>帝國理工大學國家心肺研究所的瑟蘭·哈基博士是該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說:“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建議COVID-19患者在癥狀出現(xiàn)后隔離5天,然后使用橫向流動測試安全地離開隔離。”如果無法進行橫向流動檢測,建議在出現(xiàn)癥狀的前5天之后,連續(xù)2天隔離,直到PCR檢測結果為陰性為止。</p>
<p> </p>
<p>機器學習技術只需要一次腦部掃描就能檢測出阿爾茨海默氏癥<img src="https://www.imperial.ac.uk/ImageCropToolT4/imageTool/uploaded-images/2022-listicle-6_1671632301715_x2.jpg?r=507" alt="A series of MRI brain scans" width="808" height="574" /> </p>
<p>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能夠通過一次大腦核磁共振掃描成功預測98%的阿爾茨海默病的存在。</p>
<p> </p>
<p>這項于6月宣布的技術,將允許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檢測到這種疾病,這在目前是相當困難的。早期診斷將使患者有時間計劃并在疾病進展之前獲得所需的支持。</p>
<p> </p>
<p>帝國理工學院外科和癌癥系的首席作者Eric Aboagye教授解釋說:“對患者和他們的家人來說,等待診斷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目前還沒有其他簡單而廣泛可用的方法可以以這種精度預測阿爾茨海默病,所以我們的研究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橫向流動檢測漏檢了大量COVID-19病例</span></strong><img src="https://www.imperial.ac.uk/ImageCropToolT4/imageTool/uploaded-images/2022-listicle-4_1671632336028_x2.jpg?r=4387" alt="A lateral flow test" width="808" height="579" /> </p>
<p>帝國理工大學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于今年2月宣布,該研究發(fā)現(xiàn),在城市檢測中心,橫向流動檢測漏報率為20-29%,在大學篩查檢測中心漏報率為81%。這些假陰性在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癥狀的人群中尤其明顯。</p>
<p> </p>
<p>傳染病科的Anika Singanayagam博士解釋說:“橫向流動檢測將遺漏一部分具有傳染性的人,特別是在感染的早期階段。他強調,人們應該了解這些測試的局限性。</p>
<p> </p>
<p>不準確的檢測結果可能會給人一種虛假的安心感,在它給人們“開綠燈”去探望更容易感染COVID-19的人的情況下,這可能是有問題的。由于這些限制,Singanayagam博士建議,陰性的橫向流動測試結果“應與良好通風和口罩等其他措施結合使用,以降低整體風險。”</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